农村宅基地上建设的房屋可以继承 | ||||
| ||||
农村宅基地上建设的房屋可以继承 ——兼与王海燕同志商榷 朱章程 今年3月26日,人民法院报实务周刊刊登了王海燕同志的《农村宅基地上建设的房屋能否继承》一文,作者从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主体以及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性质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得出非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不能继承农村宅基地上的房屋的结论。对此笔者不敢苟同,试作如下阐述,并与王海燕同志商榷,也求教于大方之家,以期抛砖引玉。 首先,从立法的目的分析,王海燕同志认为“我国相关法律均规定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主体仅限于农村居民,物权法第一百五十三条明确了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行使和转让,适用土地管理法等法律和国家有关规定,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二条规定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如果允许非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继承,拥有宅基地,就与土地管理法的规定相悖”。笔者以为王海燕片面、机械地理解了上述法条,且其理由过于牵强。我国《宪法》第十三条第二款规定:“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继承法》第三条规定:“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包括:(一)公民的收入;(二)公民的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三)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四)公民的文物、图书资料;(五)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六)公民的著作权、专利权中的财产权利;(七)公民的其他合法财产”。其中,公民的房屋明确列为可以继承的财产。可见,从作为根本大法的宪法到继承法,均未禁止非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继承农村房屋。《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二条完整的条文内容为“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农村村民建住宅,应当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尽量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内空闲地。农村村民住宅用地,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由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其中,涉及占用农用地的,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农村村民出卖、出租住房后,再申请宅基地的,不予批准”。从该条文的表述来理解,“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的规定应为管理性的规范,该法律规定的目的意在限制农村村民一户拥有多处宅基地——虽然实践中许多农村村民一户拥有两处以上住宅——而非禁止非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拥有农村宅基地。因此,如果非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通过继承房屋而拥有农村宅基地,该宅基地依然系原有的宅基地,房屋依然在原有的宅基地之上,恰恰符合“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的规定以及限制一户拥有多处宅基地的立法目的,何来“就与土地管理法的规定相悖”之说? 其次,从相关部门的规范性文件来看,国土资发[2008] 146号《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加快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规定:“严格落实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的法律规定。除继承外,农村村民一户申请第二宗宅基地使用权登记的,不予受理”。国土资发[2011] 178号《国土资源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若干意见》规定:“非本农民集体成员的农村或城镇居民,因继承房屋占用农村宅基地的,可按规定登记发证,在《集体土地使用证》记事栏应注记‘该权利人为本农民集体原成员住宅的合法继承人’”。可见,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可以继承受到了部门政策的明确支持。既然部门规范性文件允许非本农村集体成员通过继承房屋占用农村宅基地,并可按规定登记发证,那么在法律并无明确禁止规定的情形下,就生硬地认为“如果允许非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继承,拥有宅基地,就与土地管理法的规定相悖”,理由未免过于牵强。 再次,从土地资源的利用分析,王海燕同志认为“宅基地使用权是特殊的用益物权,它是国家为了保障农民利益和农村资源稳定而赋予农民的具有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性质的一项权利,………若允许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之外的人继承,可能会损害其他村民的利益,有违该权利的设计初衷,且违反土地管理法确定的一户一宅原则。”如前所述,在非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通过继承房屋而拥有农村宅基地的情况下,该宅基地与房屋依然系原有的宅基地与房屋,此种通过继承而取得宅基地的使用权只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进行,并非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之外的人通过买卖等其他途径进入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以农村土地资源没有流失,土地资源依然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也不会损害其他村民的利益(因为该宅基地本来就已经存在)。根据“地随房走”的原则,公民继承了房屋当然也就可以使用房屋所占的宅基地。 此外,按照王海燕同志的观点,非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不能继承农村宅基地上的房屋,假设该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只有唯一的继承人,且该继承人系非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城镇户籍),那么该宅基地上的房屋归谁所有?归集体经济组织抑或是归国家所有,都与法律规定相违背,因为该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有合法继承人。既然有合法继承人,却又不让其继承财产,似乎有剥夺他人继承权之嫌。因此,从此角度分析该观点的错误也是显而易见的。 综上,非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通过继承房屋可以取得农村宅基地,并可按规定申请登记发证。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